(翻石鷸)
這幾天,天氣真的熱爆了,
昨天一早艷陽高照,
我們家老爺竟然提議要去海邊拍鳥!!
我們立刻驅車前往海邊,
不到30分鐘就到目的地了,
太陽真的好大,退潮的時間是10:06,
原來拍水鳥是要看潮汐的呀??!!
海邊鳥兒不算太多,但是種類卻不少,
我發現一隻翻石鷸站在岩石上,
趕緊叫老爺過來拍照,這時又有一隻飛了下來,
一對翻石鷸一起站在岩石上,
這畫面看起來好溫馨,好浪漫喔!!
(翻石鷸)
不知道這一對翻石鷸在岩石上聊了些甚麼,
他們在石頭上聊了好一會兒呢!!
(蒙古鴴)
這隻蒙古鴴身形小巧,警覺性很高,
在海灘上快步走來走去的,可愛極了!
老爺架著相機等牠自己慢慢走過來,動也不敢動,
太陽很大,等到臉都曬黑黑了啦!!
(蒙古鴴)
蒙古鴴繁殖於中亞至東北亞,
越冬於非洲沿岸,印度,東南亞及澳洲,
常出現在潮間帶,河口沙洲,沼澤等地覓食!!
(黃足鷸)
黃足鷸繁殖於西伯利亞中北及東北,
冬季南遷至南洋群島,澳洲及紐西蘭!!
(黃足鷸)
這隻黃足鷸一直在岸邊的石頭上跳來跳去,
一邊覓食,一邊還要防範旁邊偷拍的人,
過了好一會兒才看到牠終於抓到一隻小螃蟹呢!!
(小燕鷗)
海面上有一些小燕鷗在飛翔,
遠遠的,乍看之下,我還以為是燕子呢!!
小燕鷗又稱白額燕鷗,
牠是屬於不普遍的留鳥或不普遍的夏候鳥,
小燕鷗的羽色看起來非常的乾淨俐落,
展翅在海面飛行時,身形很美喔!!
(白鶺鴒)
上圖這隻,我們家老爺查了半天的資料,
跟我說是白鶺鴒,但白鶺鴒除了常見的"白面白鶺鴒"外共有三個亞種,
不知道是那一種?
可是跟我認知的白鶺鴒差粉多ㄟ!!
(尖尾鷸)
尖尾鷸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苔原帶,
冬季遷徙至新幾內亞,澳洲&紐西蘭,
所以尖尾鷸也是來台灣過境,
準備飛回西伯利亞去繁殖了!!
(尖尾鷸)
我們家老爺一連兩天在海邊拍鳥,
雖然戴了帽子,但是現在已經曬成"黑鬼番"了,
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喜歡拍鳥的前輩們,
現在知道了,拍鳥是需要設備,耐心,體力&運氣,
要天時地利人和通通完備的狀況下,
才能拍出一張美美&清晰的鳥照呢!!
(稀有留鳥"黑頭文鳥"在花蓮海邊也是一大群)
備註:鳥類文字資料參考自台灣野鳥圖鑑